今日霜降,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干支历戊月(九月)的结束!
“霜降”,其实“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而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首古诗往往在“白露”时节被人所引用,其实描写的正是“霜降”之景。这首古诗历来也被人们当成美好爱情的白描,其实人们追求美好与理想的道路也不过如此——在风萧水寒中,努力向着目标前行,而美好的遇见就在你所追求之路的前方!
《易经·坤卦》初六有:“履霜,坚冰至”的爻辞。意思是说,当你踩到或看到地上的霜时,就该知道“万里冰封”的冬天就快要到了。在这里,先哲们不是在做天气预报,而是用这一自然现象来表述自己的哲学思想:一个人若有了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有了“见微识著”“见机而作”的本领,你的人生就会与众不同!民间常说的“三岁孩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句爻词的通俗解释!正因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所以,找到与掌握这些规律,这就是人生的智慧所在,这也是《易经》预测功能的内涵所在!
古人还用《易经》中的?十二个卦来对应二?十四节气,《剥卦》代表从“寒露”至“霜降”这三?十天。《剥卦》上九爻:“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也很能说明这个时间段的特征和与此相应的人生智慧。
这段爻词的意思就是说:一个成功的或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在面对成功和成就时,要不居功,不自傲,这样的君子,自然能得到人们的尊敬,也能得到自己应有的社会地位!而居功自傲的小人,即使得到了一座大房子,最终还是会失去的!而此时节气所展现的收敛状态,正与此爻词有相影成趣之妙。
“霜降”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但又是万山红遍、落英缤纷的时节!大自然中的树木与秋草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各种彩色,如火似锦,如诗如画,异常地壮观。
诗人杜牧的感叹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城里人若不能去登山,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此时也是菊花盛开之时,我们也可以在身边体会一下黄巢写下的意境: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面对深秋,伟人在《沁园春·长沙》里是这样写的: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伟人就是伟人,气势自与那些悲秋、叹秋的文人不同,在瑟瑟的秋风里,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得失,仍然是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读后让人在寒秋里热血奔腾。
其实悲秋者大可不必,清代诗人龚自珍对于此时此景,就写到: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今天的收藏,是为了来年的生发。
泓易工作室致力于传统文化与《易经》智慧的普及与传播,为每个走在成功路上的人们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