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黄皮肤行动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301817.html
宝清史话(1)
物华天宝水秀山清
魏广悦
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
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
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
——郭小川《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宝清县,有“天府之县”“湿地之乡”“北国粮仓”“煤电基地”之美誉。刘恩杰先生曾经为家乡的界牌题一楹联:
莽莽完达,东南西北山,山山有宝;
湍湍挠力,春夏秋冬水,水水皆清。
据权威资料记载,宝清,以县城南面的宝清河而得名。宝清河,系满语“宝其赫”的转音,原意一说为“丑”,一说是“猴子”的意思。
实际上,县城南面的那条河叫宝石河,满语称“依瓦鲁河”;而宝清河则位于远离县城的东北部,与挠力河、镜面湖共同环抱着美丽的雁窝岛。
关于宝清县名的来历,民间还有多种说法:其一,最初来宝清开荒的人叫王宝清;其二,宝清的宝物数不清;其三,因为流经县城南部的宝石河清澈见底,宝清由此得名。如此等等。
我倾向于后一种说法,这恰好契合了物华天宝、水秀山清的地理风貌。
宝清,这究竟是一处什么样的地方呢?
(一)方位与地形
天府宝清,遐迩闻名。居黑龙江省之东部,处三江平原之腹部。东扼虎饶,南控密山。三面环山,完达山巍巍乎挺北疆之脊梁;中贯一水,挠力河浩浩乎润千里之膏腴。
这是雪松诗社会员孟祥岐先生写的一篇《宝清赋》的开篇,道出了宝清县的地理位置:居黑龙江省之东部,处三江平原之腹部。
三江平原,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
千百年来,蜿蜒千里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奔腾呼啸,以其移山填海般的气魄,合力冲积成了这世界上目前仅存的三大块黑土地之一、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北大荒概况》介绍:北大荒之称与《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的“大荒北经”一词相关联,其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使用的时间,则始于19世纪中叶黑龙江地区开禁放荒之际。
当时,原黑龙江省的广大尚未开垦的荒芜地域都被泛指为北大荒,是广义上的北大荒;而狭义上的北大荒,则指开发较晚的的三江平原地区。
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北大荒核心地带的宝清县,行政区域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总面积.27平方公里,是全国内陆县份中较大的县份,占黑龙江省面积的1/45,占全国面积的1/。
年4月20日,新华社记者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宝清县的面积“相当于5个深圳市”。
“四山半水三分田,半分芦苇二荒原”是宝清县自然景貌的写照,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原、沼泽、河川等五种地形,多姿多彩。
完达山脉横亘于西、南、东部,宝清县三面环山;挠力河水系由西南流向东北,贯穿全境。
(二)山脉与沟谷
县境内的山脉均属完达山脉(“完达”,满语为梯子,指的是山脉高矮错落有致,犹如梯子状,一蹬蹬一层层坐落于三江平原),入境后分为两支:一支走向转北西方向,称为西北岗;另一支走向继续沿着北东~南西方向,称为那丹哈达拉岭。
主脉又分出大小余脉分布于境内,山峦叠嶂,峰岭错落,难以胜数,绝大多数都没有名字。
下面根据《宝清县志》的记载,对高、中、低三类有名称的山,各列举几座。
老秃顶子:这是宝清人引以为骄傲的一座山,高.3米,不仅是本县的第一高峰,也是完达山脉和三江平原上的第一高峰。
此山位于小城子镇辖区内六道林场西北6公里,因山顶上无树木,故称老秃顶子。
有诗赞曰:“下车秋色美,上山香气浓。攀爬十里越,喘息三步停。伸手把天脉,放眼查人踪。立崖英姿飒,卧林大地情。”(于畔海《登三江平原第一高山——老秃顶子》)
锅盔山:这是一座英雄的山,它与附近的兰棒山、十二烈士山、兰花顶子等当年都是抗联的密营所在地。
此山坐落在七星泡镇三合村南10公里,高.3米,是县内的第四高山。因山顶犹如一口倒扣着的铁锅,故名锅盔山。
境内米以上有名称的高山还有神顶山(米)、皮克山(.9米)、稠松顶子(俗名臭松顶子,.1米)、兰棒山(.2米)、兰花顶子(.9米)、跃进山(.1米)、三道兰棒山(.8米)、东大尖山子山(.4米)、蛤蟆顶子山(.9米)、西大尖山子山(米)。
碾盘山:位于小城子镇区域内梨树林场西北12公里,高.3米。林艳红在《情洒碾盘山》中写道,碾盘山过去叫大砬子或花砬子。后来,勘测人员在悬崖下边的密林中发现了古人加工制作的碾盘、碾砣、磙子,于是就把这座山叫做碾盘山。
碾盘山曾经是抗联二路军总指挥部所在地。
境内海拔~米有名称的山还有宝石山(.9米)、大珠山(.7米)、老岗(.3米)、老龙背(.4)、黄大顶子山(.9米)、海音山(.9米)、三元坝(.6米)、棺材山(.3米)、牛心顶子(.1米)、太平山(.4米)、脚王顶子(.7米)。
青龙山:坐落在小城子镇青龙山村西北1公里,高.7米。传说过去山中多青蛇,故名青龙山。中国民间常把龙叫做“大龙”,把蛇称为“小龙”。由此,生肖属蛇的人也常说自己是属小龙的。
聚宝山:坐落在七星泡镇巨宝村西南2.5公里,高.4米。此山远看似元宝,故名聚宝山;又因山顶有古城堡遗址,当地人亦称古城山。
元宝山:坐落在宝清县城西北4公里处,高.1米。山形如倒置元宝,故有此名。元宝山地势较高,气候湿润,适宜兴安杜鹃(满山红、达子香)的生长。
十二烈士山:原名小孤山,坐落在宝清县城西部兰棒山北麓、宝石河上游,是小百石河谷平原上隆起的一座孤山,海拔米。
年3月18日,抗联五军三师八团一连在此痛击多名日伪军,连长李海峰、指导员班路遗等12人壮烈牺牲,抗联二路军总部命名此山为十二烈士山。
马鞍山:位于宝清县城东2.5公里、宝石河与挠力河汇合处北1公里,高.6米。山形似马鞍,故有此名。
这是距离县城最近的一座山,紧邻公路边,给许许多多宝清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
年,文昌阁在马鞍山上落成,又增添了一处美景。
万金山:坐落在宝清县城东5公里、挠力河右岸,高.1米。相传人们开荒占草时,发现此地有采金遗址,故称万金山。
掩映在万金山苍松翠柏之中的宝清珍宝岛烈士陵园,与马鞍山隔河相望。这座陵园于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炮台山:位于七星泡镇平安堡村东北2.5公里,高.7米。山形似炮台,故有此名。山上有汉魏时期挹娄古城遗址和七星祭坛遗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拔米以下有名称的低山还有老道沟山(米)、烽火台山(.1米)、狼洞沟东山(.8米)、兰凤山(.3米)、杨木岗山、关门嘴子山、老虎林子山、迎面山、老虎山、南青龙山、迎门山、大脑袋山、大孤山、石头山、三道山子、西孤山(小团山)、二道山子、东孤山、西青山、头道山、东青山、月牙山、小山等。
县志上没有单独记载的还有岚峰山、龙头山、尖山子、小青山等,宝清县的一些地名由它们而得。
既有奇丽的山峰,亦有幽深的沟谷,把宝清县的地貌装扮得更加壮美。
大梨树沟:位于小城子镇区域内大梨树沟河上游,南北走向,全长约3公里。过去沟内生长很多梨树,故有此名。抗战时期,抗联战士经常在此活动。
有名称的沟谷还有北金沟、头道沟、王庵沟、红胡子沟、东大沟等三十余条。
(三)河流与湿地
宝清县的河流乃乌苏里江水系,而境内的30多条大小河流则均属挠力河水系。这些美丽的河流纵横交错,缓缓地、静静地流淌着,犹如甘甜的乳汁,无怨无悔地滋润着这片神奇、富饶的土地。
挠力河:发源于完达山脉那丹哈达拉岭七里嘎山,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宝清公里,于饶河县东安镇南侧从左岸注入乌苏里江,全长公里。
此河满语为诺罗河,“诺罗”在《吉林通志》中译为“鸟栖之地”,而更多的资料则将其译为“河床流荡不定”。我认为还是后者确切些。
挠力河堪称宝清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以博大的胸怀沿途吸纳着支流,滋养着两岸的草木生灵。
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县城的居民都管挠力河叫东大河,是人们经常光顾的“游览胜地”。
七星河:这条河是宝清县与双鸭山市、友谊县、富锦市的界河,全长公里。它发源于七星砬子的东南麓,从锅盔山西北麓流出的山水也汇入其中,蜿蜒汇入挠力河后,继续向东北流淌注入乌苏里江。
宝石河:满语依瓦鲁河,其上游称大板石河(俗称百石河),发源于锅盔山,流经县城南侧于方胜村(原称方盛村)附近注入挠力河,全长44公里。
记得我小时候人们都叫它南大河,河上那座木桥叫南大桥。宝石河水比挠力河浅,个头小的柳根子鱼、马口鱼很多。
其他河流有蛤蟆通河、七里沁河、大索伦河、宝清河、小索伦河、小挠力河、金沙河、色金别拉河、大主河、大百石河、宝密河、小百石河、越岭河、大梨树沟河、头道兰棒河、柳毛河、运气河、城墙砬子河、小清河、小梨树沟河、三岔河、小头道兰棒河、小色金别拉河、横道河子、珠山河、李卡河、马蹄河、北梨树河、双柳河、西地河、王八柳河等。
小运河:宝清县还有一条很出名的河——小运河,虽然只是一条人工河,但它给1年代前后的许多少年留下了太多美好、浪漫的记忆。夏秋时节河水不断溜儿,浅的时候没腿肚子,最深的时候也不过齐腰深。
小运河的“学名”叫幸福干渠,是年挖掘修成的,用于农业灌溉。因为渠水直接来源于宝石河,所以才有那么多的鱼虾。
此外,县境内泡泽星罗棋布,比较出名的有月牙泡、黑鱼泡等。
龙湖景区:以龙头桥水库为中心规划的面积为1.5万公顷的龙湖景区,位于完达山北麓、宝清县城西南52公里处,隶属于黑龙江完达山国家森林公园。
60多年前,龙头桥曾经见证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解放军三五九旅七一九团的英雄们为了解放宝清,有部分指战员英勇献身,这场战斗的遗址就在龙头桥畔。
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一处处湿地,创造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宝清县是国家生态示范区和湿地保护核心区,包括七星河、雁窝岛、长林岛三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一个省级东升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内。
境内湿地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是巨大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繁殖基地,完整地保存着“北大荒”的原始风貌和自然景观。
(四)土壤与植被
在宝清县.27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山地、丘陵、岗地、洼地等土壤面积占绝大多数,且构成了多样化,可以平衡旱涝。土壤类型较多,土质肥沃,被称为“土壤沃衍,植无不宜”,适合于多种农业经济的发展。
辖区土地资源总面积平方公里,列三江平原各县之首。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也是最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有资料称:“宝清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耕地余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7亩。”“中国耕地最多的县是黑龙江省宝清县,全县总耕地面积近万亩。”
事实上,目前宝清县域内的总耕地面积已达万亩,人均耕地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当之无愧的大粮仓。
这片土地为什么如此肥沃,过去在辽阔的原野上到处都有“一脚踩得出油”“插根筷子也发芽”的黑土层?
有人考证说,这里的夏季温暖,降水丰沛;冬季长而且寒冷,蒸发量小,所以空气湿度较大。这就使土壤中的水分比较充足,草类生长得十分茂盛。大量的草本植物为土壤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富的有机质。
冬季里土地封冻,土壤中的有机质慢慢地腐烂分解,形成大量的腐殖质。日积月累,丰富的腐殖质就把厚达一米的土层染成黑油油的颜色,形成了肥沃的黑土,被誉为“土中之王”。
(五)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多种地形地貌,多样土壤土质,形成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
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完达山区及其残丘慢岗上。
我曾经在龙头林场当过工人,什么椴树、柞树、色树、松树、黄波椤、水曲柳、胡桃楸等,都参与采伐过。
接触过这么多的乔木、灌木,我最有好感的却是不起眼的榆树、苕条、玻璃棵子(没长成的小柞树)。
1年代,我吃过用榆树叶、榆树钱儿掺和苞米面蒸的菜干粮聊以充饥。有的居民管榆树叫“救命树”,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念初中时,经常在星期天拉车去西山里割苕条、砍玻璃棵子,用于家里做饭、取暖。
宝清县的山野菜资源十分丰富,品种有黄花菜、广东菜、蕨菜、猴头、花菇、榆树蘑、元蘑、榛蘑、松茸、山木耳等。
其实,对于过去的老百姓来说,最实用的、甚至说救过命的野菜是婆婆丁、苣荬菜、苋菜、车轱辘菜、灰菜、荠荠菜、刺儿菜等,这几种没有上县志的平庸的野菜非常多,野外几乎遍地都有。
我敢说,在“三年困难时期”那挨饿的年代,绝大多数宝清人都采过这些野菜充饥。
山葡萄、山丁子、山里红、榛子、橡子等各种野果,应有尽有。
据医药部门勘查,县域内草药品种现已发现山参、五味子、刺五加等余种。
主要分布在七星河下游右岸河滩上的芦苇,是黑龙江省三大自然苇塘之一。
辖区内山多林茂,水草丰美,成为各种飞禽走兽的栖息之地;河流密布,河道弯曲,水质肥美,充沛的水资源为鱼类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昔日人们津津乐道的“棒打狍子瓢舀鱼”,就是生动的写照。
宝清县是国家11个重点煤炭开发区和7个煤化工基地之一,是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核心区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煤炭远景储量亿吨,占全省50%以上。
矿产资源还探明有石油、天然气、黄金、铜、铁、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硅藻土等54种之多。
啊,宝清!三江平原的一颗璀璨明珠,北大荒的一幅美丽缩影。
历史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也曾多灾多难,一代又一代的宝清儿女历尽磨难自强不息,薪火传承辛勤耕耘……
(文中图片由王运田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