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4109378171768154&wfr=spider&for=pc中国药房网房博士说:
常言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连的大名,想必大家早有耳闻,黄连为什么特别苦?他这么苦怎么还成为一品良药的?今天夏苓药师带来了黄连,他准备了一篇演讲稿,大家来听听他的心路历程。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黄连。我们的家族又名味连、云连、川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在你们眼中,对我们的最多的评价就是“苦”,甚至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一说法。虽然我们性味确实大苦大寒,但我们功效广泛,可以治疗多种病症,为你们做出贡献,下面我就向你们介绍一下。
首先我就说说我们家族的“长相”,我们一共有三类,分别是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连。其中云连个子最小,长2~5厘米,直径2~4毫米,呈连珠状圆柱体,多为单枝,弯曲呈钩状,质轻而脆。其次是黄连长3~6厘米,直径2~8毫米。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倒鸡爪状,又称鸡爪黄连。表面灰黄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质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或橙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髓部红棕色,有时中空。最大的则为三角叶黄连,长4~8厘米,直径5~10毫米。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质轻而硬。这就是我们的家族,相信大家以后见到我们都能认清楚。
然后就是我们的功效,即为你们救死扶伤的关键。古代医籍对我们的记载颇多,《神农本草经》曰:“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肠癖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珍珠囊》云:“其用有六:泻心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创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我们主要作用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其善于清中焦湿热,治疗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之脘腹痞满、恶心呕吐,与黄芩、半夏等药同用,如半夏泻心汤;与吴茱萸组成左金丸,用于肝火犯胃之胁肋胀痛、呕吐吞酸。为治疗泻痢之要药,既可单用,还能配伍木香,用于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如香连丸。长于清泻心经实火,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治疗三焦热盛、高热烦躁,如黄连解毒汤;配伍肉桂成交泰丸,治疗心火亢旺、心肾不交所致的怔忡不寐。还善疗疔毒,配伍淡竹叶,可用于目赤肿痛、赤脉胬肉,如黄连汤。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与麦冬同用,治疗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症,如消渴丸;配伍生地黄,用于肾阴不足、心胃火旺之消渴,如黄连丸。此外还能制成软膏或煎汁外用,治疗皮肤湿疹湿疮、耳道流脓或眼目红肿。
但我们除了生用以外,还被添加辅料炮制,以提高功用,包括酒炙、姜汁炙以及吴茱萸水炙。酒黄连尤善清上焦火热,多治疗目赤肿痛、口疮;姜黄连长于清胃热、和胃止呕,常用于寒热错杂、湿热中阻之痞满呕吐;萸黄连擅长疏肝和胃止呕,多用于治疗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因此在运用时要进行区别,这样临床疗效才更好。
关于我们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
很久以前,四川有个姓陶的医生医术高明,还种些药草给人治病,就请一个名叫黄连的帮工管理园子。一年春天陶医生女儿外出踏青,见山上野草好看,便拔几株带回家种在园子里。一次陶姑娘生病,全身燥热,又吐又拉。正值陶医生出门给人治病。帮工很着急,想到陶姑娘带回来的绿草,虽然极苦,却能治好自己的咽痛,就扯下一株煎汤给她喝。后来陶姑娘的身体痊愈了,陶医生回来感谢帮工。不就帮工因病去世,陶医生为了纪念帮工,便把那种野草取名为黄连。
还有一件颇有趣的故事,关于清代名医叶天士不敢用黄连。其母亲患病,叶桂自治无效,病日甚。后让仆人请一章姓医生治疗,章索看所服药方说:药与证相合,理当奏效。但老夫人心胃有热,应在药中加黄连才能治愈。叶天士道:我也想用黄连,但怕家母年事已高,担心黄连伤正气,所以不敢用。章回答:老夫人脉实有力,用之无害。叶认为有理,遂放心用之。果然服一剂而安,两剂就痊愈。
这就是我们黄连一族,尽管极其苦寒,难以下咽。但毕竟良药苦口,我们作用多种多样,对于诸多病证效果明显,希望能为大家的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介绍:夏苓,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爱好者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中国药房杂志社对原创内容拥有版权,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社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药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