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的红杜鹃山花烂漫

4月谷雨前后,是山花烂漫的时节,村前屋后,溪头郊外,山上山下,到处百花盛开,洋溢着春的气息。在这美丽醉人的季节里,出去踏青会成为人们的时尚和习惯,特别是那些蜗居于城区的人们。

山花烂漫

村前屋后

4月20日那天,地处温黄交界的乐清市第三届(智仁)竹文化旅游节(杜鹃节)开幕了,许许多多来自于温州台州两市浙中的游客从东西方向蜂拥而至,车辆,填满了这腹地狭小的太湖山谷,挤满了太湖山的漫山遍野,更堵住了平整的盘山小道。

也许是兴致勃勃,更是少年时积淀的对红杜鹃的深厚感情,我约了几位同事、挚友决定去那儿看看,以弥补前两届没有参加杜鹃节的遗憾。8点30钟左右,我们两辆车子从黄岩城区出发,行程不到半小时就到达了太湖山脚下佛岭水库边,只见那:湖水碧蓝如黛,湖面波光粼粼,高耸入云的太湖山峰倒影在水中,仿佛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我们两车汇合后,在那边从事服务行业的我的本家牟某,早已热情的在那等待,准备主动当一回出色的向导,以便尽地主之宜。然而,由于车位有限,更是因为我本人的过分自信(我的老家茅畲乡离这不远,孩提时常在这附近放牛,砍柴),我婉然谢绝了他当我们向导的请求,匆匆了解到去杜鹃花谷的去路入口后,我们便匆匆继续驾车赶路。

随风摇曳

艳丽动人

弯过一道道山路,转过一个个山谷,沿着温黄古道行驶,不到10分钟,就到了观赏入口处,当车上的好友惊奇的发现“杜鹃花谷由此上”这耀眼、醒目的路标后,我们十位同行便集体研究停下车,然后沿着山脊攀登而上。

起初,同行们个个兴致勃勃,不时的途中还有其他团队的游客从我们后面赶上,他们也大多来自于黄岩城区。沿山脊拾级而上,我们看到小路两旁,花儿,一簇簇,一团团,红的似火,紫的如霞,白的如雪……我们如一群麻雀叽叽喳喳,蜂拥而上。领路的蔡某是爬山的好能手,他逢山开路,逢刺挥棒,赢得了同伴的啧啧称赞。我们上山的干劲,不下于当年红军的万里长征。我们前有呼,后有应,前有照,后有靠,充分展示了一个团队的精神和战斗力。

我一直盾在后面,一会儿看看路边野花,一会儿闻闻花儿的清香,一会儿听听鸟儿的啾啾,一会儿闻到画眉的歌唱,一会儿笑看同伴们的情形,一会儿登高远眺,甚至振臂高呼。此时此刻,我览群山万壑如波涛起伏,看山岚云雾似炊烟袅袅,那种游山则情融于山的感受是谁也无法体会到的啊!

我们攀登在前往山顶的山脊上,仿佛是一支游猎的队伍在蜿蜒行进。突然,我发现羊肠小道的内侧有一片参差生长在高山松之中的杜鹃花,花树足有丈把高,花朵也特别多,特别鲜艳,耀眼,朝着蓝天竞相开放,像喷吐的火焰,像燃烧的云霞,更像飘舞的红绸,光彩夺目,随风摇曳,艳丽动人。我情不自禁赞叹:“啊,真美!”我随手拿起手机拍下了这美丽的景色。

艰辛岁月

穿行山麓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许多许多……

我想起了儿时的艰辛岁月。少年时,由于家庭历史原因,我被迫辍学在家放牛,我同少年们(他们的父母受“文革”“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心甘情愿的让孩子在家放牛,砍柴,穿花,织帽,以换取点滴的钱,缓解家里无米之炊)一起,穿越在温黄边界山峰北麓的丛林中。

这里的竹林间长满了七叶一枝花、八角金盘、黄精、何首乌等中草药,是一个天然药库,周边的药农常来采药。在流水淙淙的山溪中,有石蟹、山虾和珍稀的蝾螈等水生动物,在溪水中觅食嬉戏。每到春天,特别是雨后,清新的空气和破土而出的竹笋,更使人留连往返。

我们这些小伙伴,把这里的大山当成了活动的主阵地。我们有的砍柴,有的捡野菌菇,有的掏鸟窝,有的摘覆盆子,采山楂等野山果,还有的在挖山笋、竹鞭。年纪大些的更多地在寻找较为值钱的蝉壳,蝉菌等药材。

如果运气好,还能捡到天然的野生灵芝王,胆子大的会趁午间蛇类(如五步蛇、乌稍蛇)休息时机,去捕蛇,活捉后进行剖腹,将它烘干,拿到当地供销社的土特产公司里卖,那是一笔不少的财富。曾记得,我也曾有两次发过这横财:一次是午间,我单独一人用刀架绳(用来系柴刀刀架的),活捉了3斤多重的五步蛇;另一次是我在大跃进时代开凿的水渠中,棒死过在那流窜的,足有一丈多长的乌稍蛇。

那时,我们如果肚子饿了,也可随手摘下一朵朵鲜红的杜鹃花来充饥解渴,因为我们早已知道:杜鹃花也是一种可以生食的食物(人们千万要注意:生吃时必须去掉带粉状的紫黒的花蕊,否则,小小年纪就会变成聋子)。哎!现在想想:为了生存,那时,少年的我们会变得如此勇敢无畏!

云雾袅袅

人间仙境

此时此刻,我不禁随手采下一朵鲜红的杜鹃花,嗑在嘴里,味道甜甜的,酸酸的……

“后面的都上来了吗?”不知谁高声的喊了一声。盾在最后的我,顿时加快了步伐,继续前进。不到半小时我们就到达太湖山之巅,这里简直是人间仙境:

只见那方圆几百亩的山巅上,云雾袅袅,如太虚幻境般,漫山遍野,到处布满了杜鹃花。有的错落有致,开得好整齐,高的像树,矮的似草,一朵朵,一束束,花团锦簇,远远近近,高高低低;

他们形态也各异:有的争相斗艳,似昂首仰视,迎风摇摆,花枝招展,娇艳欲滴;有的似闭花羞月,侧着身,低着头,躲在绿叶丛中,象在左顾右盼,窃窃私语,笑我们这群人的痴呆。她们的颜色各异,且富有层次感:有鲜红的,有暗红的,紫红的,粉色的,举不胜举,红的像火,粉的似霞,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山巅云海里渺茫的歌声似的……

万水千山

走南闯北

曾记得:

年夏天,我到过湖北神农架,在那海拔米以上,高山杜鹃盛开,漫山遍野,绵延十多公里。这里是华中地区杜鹃花资源最为集中、种群状态最为原始、原生杜鹃林最多。但觉得种类太多,似乎鱼龙混杂,没有温黄交界太湖山尖的杜鹃那么纯洁无暇。

月4月初,在“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时节里,我们40多位台州师专八六中文系学子们,云集在天台华顶山森林公园,观赏那里的高山杜鹃。这里的云锦杜鹃,树高四五米,甚至八九米,枝干有碗口粗细,“苍干如松柏,花姿若牡丹”,平均树龄约有年,最老在年以上,堪称“华夏一绝”。

花色以淡雅为主,同时兼具“千年杜鹃、千亩花海、千花杜鹃、千米高山”四大特征,让“五彩华顶”名声远扬,但得觉:她们没有太湖山巅的杜鹃,如燃烧的云霞,有那么一股热情。

也是在去年4月1日,我也曾携同窗好友,从浙江黄岩头陀溪东出发,驾车去划岩山东麓,披荆斩棘后,好不容易到达狮子山头,登上天荒坦,站在大高尖(海拔米)上,极目温黄平原,新前黄城腹地,“一览众山小”,心觉心旷神怡。那时正值百花盛开时节,路两傍开满了红色、紫色、白色的杜鹃花。回来路上,心觉诚惶诚恐,那里的山路太崎岖、危险,山脊太狭长,不宜久居赏花。

我也见过……

然而,无论我走南闯北,跨越万水千山,怎样饱眼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总是觉得那时的我,只是走马看花,根本没有细心留意。今天,我必须细心观察,仔细欣赏眼前这位于温黄交界太湖山尖的杜鹃花,她们确是“忽如瑶池流胭脂,千峰万壑涂朱砂”。

我想:这醉人的家乡杜鹃呀!我若能裁你以为绢,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截你以为布,我将赠给那善歌的诗(师)妹;她必将放声歌唱,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我用手抚摩着你,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高山流水

陌路知音

回来下山路上,我巧遇上高中时的同学潘某,他供职于台州某区级机关,高山遇知音,何等兴奋!此时,我抬头看见山坡有个公益广告:“高山流水遇知音”—-乐清市第三届(智仁)竹文化旅游节(杜鹃花节),便抢抓镜头,拍下了“高山遇知音”这画面。十位同伴个个笑得如此开心,灿烂,富有诗意。

在返程途中,我们因急于吃午饭赶路而误入歧途,幸好碰上陌生的来自广西壮族桂林的那对青年男女,当我们迷途问路时,他(她)们主动地承担起为我们带路的送回归途的任务。此时,我想:陌路遇知音,不是知音,远胜知己啊!

午后1点半,我们才赶到目的地——佛岭水库农庄,在秀丽的水库岸边,巍峨的青山倒映在湖光山色中,沐浴着徐徐清风,我情不自禁的哼起了韦唯的歌曲——《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歌声回荡在太湖山庄,回荡在东南沿海温黄边界的括苍山麓,飘向远方,飘在人间……

是啊!前不久一位高人告诉我说:“心美天下美!”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至理名言啊!

作者:牟锡高

牟锡高:笔名牛麟,茅畲人,少时曾放牛度日。有牛的倔强,更有牛的踏实。凡牛的性格,他无所不有。沉思时笔耕不辍。常以山水为乐,若高山遇知音则开怀大笑,相见恨晚;濒临险胜处则逢山开路,无毫发伤,人云,此牛之灵性也!

喜欢这篇文章?

就用在看??分享??告诉我!

你可能还想知道

1

记忆里的电唱机

2

假如你有2天假期,你会怎么安排

周末活动

3

一生想去一次色达

文字:区教育局牟锡高

排版

封面:东浦中学郎鑫

编辑:尤鸥鸥

审核:张倩

(图片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nshanhonga.com/mhjn/7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