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94487.html
从昨天开始
新平人的朋友圈,新平之窗网站
都有人在发布“扬武镇6人误食毒菌1人已抢救无效死亡”的消息
据小编多方了解此事属实
真是让人心痛的
据悉,扬武的这6人误食的是“致命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菌;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85%以上。
▲扬武村民误食的毒菌
▲扬武村民误食的毒菌
▲扬武村民误食的毒菌
▲扬武村民误食的毒菌
网上帖子发出,网友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阿良哥:我们叫白落伞!这种满山都会出。XP妖精:又是扬武,每年抢救最多就是扬武呢人了。前两年也是下雨季节,扬武中毒人数最多一年,吃草乌,闹着多少个不到。世外桃源:看着有点像鸡枞啊:一眼看上去就是鸡枞梦雨:早上去龙潭路边还见到这种菌呢,只捡只吃认识和吃过的菌,大家吃菌要非常非常非常小心了laon:菌虽好吃,不懂菌的还是要慎重~念旧丶:马虽菌呢敢吃,也是几个神人虽然小编之前发过几期介绍毒菌的推文
但悲剧还是发生了
今天,小编再科普一下
误区1
颜色鲜艳者、菌盖上有疣突者有毒
正解:菌子的颜色和毒性没有关系,可以吃的菌子里也有不少颜色鲜艳的,例如,红汁乳菇、红黄鹅膏、喇叭菌等,外表鲜艳,但却是可以食用的菌子。
玫瑰红菇—可食用
红黄鹅膏也叫鸡蛋菌,炒的时候有一股鸡蛋的香味。菌盖中心有明显钝凸,呈伞形至近平展的伞形,边缘橙黄色,中心橙红色,边缘有明显长条纹,盖表光滑,湿时粘,偶尔有黄色菌幕残片。
喇叭菌,也叫金黄喇叭菌,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外表鲜艳的菌子了。在滇西保山、腾冲等地很常见,可以食用。
致命鹅膏—剧毒
误区2
不生蛆、不生虫的有毒
虫子会吃的就是无毒的
正解:这个说法并不准确,这和菌子的生长期有一定关系。菌子到了成熟期,会自然散发出香味,从而吸引昆虫来取食。
有些菌子有毒,但也会有虫子来吃。如白鹅膏,虫子吃完后不会立即中毒死亡,它的毒性具有延时性。蘑菇上有虫子吃过的痕迹,人们不知道误食后,一样会中毒。
被虫啃食的致命鹅膏—有毒
同一种蘑菇很可能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年,法国科学家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对果蝇致命的蘑菇对人是无毒的。如红绒盖牛肝菌,对果蝇是剧毒,但人却可以吃。
正被蛞蝓食用的硫磺绚孔菌—有毒
误区3
无毒菌子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栎树上
有毒菌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正解:这个完全没有道理,是一种经验之谈。例如,鬼伞菌就生长在草原、旷地,有动物粪便的肥沃地上,但这种菌子是有毒的。
蘑菇生长环境中的高等植物,尤其是与很多种蘑菇共生的松树和栎树(泛指壳斗科植物),都不能作为蘑菇无毒的判断依据。
误区4
有鳞片、黏液、菌托和菌环的菌子是有毒的
正解:有黏液的菌子种类虽然很少,比如粘盖奥德蘑,它表面有一层透明的、厚厚的黏液,但却是可以吃的。再如乳牛肝菌,新鲜的时候表面也会有黏液,很粘滑却可食用,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生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往往有鳞片,是鹅膏属的识别特征,而鹅膏属是伞菌中有毒种类最为集中的类群。
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许多毒蘑菇。云南野生菌中毒事件90%都是由鹅膏属菌引起的,它和鸡枞很相像,人们容易误食。
但同样有菌环和菌托的红黄鹅膏菌,也是很美味的一种食用菌。
误区5
煮时银器、大蒜、米饭变黑的有毒
正解:银器、银针试毒,在很多电影、电视中经常出现,似乎是一种极其灵验的验毒方法。银器验毒的原理,是银与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
古代提炼的砒霜纯度不高,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银器有可能验出。但是,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让银器变黑。至于让大米、大蒜变黑的说法,没有任何证据。
与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说法危害更大。有些蘑菇的毒素可以经过一定的煮、炒后被破坏,但也有的毒素特别耐煮。
鹅膏所含的毒素可分为毒伞素、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三种,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耐干燥和耐酸碱。剧毒鹅膏用高压锅煮一天,毒素也不会被破坏。
不要轻易尝试新鲜品种
如果是你没见过的菌类
尽量不要吃
虽然说人要勇于尝试
但是前提是要保障自身的安全
对于吃菌子还是那句话
且吃且珍惜
▍来源:综合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