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渣鼻的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10117/8598818.html
近年来,我们常听到有人说自己突然眩晕,
天旋地转甚至不敢睁眼睛,
还有表现为不敢睡觉,
因为一躺下或一起床甚至一翻身就开始晕,
跟坐过山车似的,严重的时候还会吐。
那到底是什么病在作怪呢?
小咖在治疗眩晕症上,
毫不谦虚的说是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滴
很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下面咱们先一起来看两个典型病例。
病例一:
一位耳石症的病人,头外伤后,二十余年来,望床兴叹,不敢往床上躺着睡觉,平时半卧位,只能向左侧趟,左面脸都睡小了,经过诊断是右侧后半规管管石症,给予手法复位后,短短五分钟,彻底治愈了。
二十年来终于可以正常睡觉了,
非常感动,送来了锦旗。
病例二:
就在前几天收治了一位被眩晕困扰近十年的患者,
经确诊得了耳石症,治疗后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眩晕的罪魁祸首——“耳石”
耳石症?也许你是第一次听说。这是一种高发而不被知的眩晕症。
耳石症是个啥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指当头位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目前为止报道的年发病率为(10.7~)/10万,年患病率约为1.6%。BPPV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男女比例为1:2.0,通常40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耳石”,是指固定在人体内耳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纤毛上的碳酸钙结晶颗粒,一般与蛋白质凝合形成耳石膜。如果椭圆囊内的耳石由于某些原因发生脱落,进入半规管,游走在半规管淋巴液中,从而影响毛细胞的平衡作用,产生眩晕。
典型症状:患者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如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所诱发的、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的眩晕(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
伴随症状:可包括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头晕、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以及振动幻视等。
为什么会得耳石症?
约半数患者病因仍不明确,半数患者的病因与下列疾病有关或继发于下列疾病。
(1)头部外伤:特别是多发于轻度头颅外伤后数日及数周,或乘车时突然加速,减速运动等。
(2)内耳循环障碍:如头部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或者熬夜、过度劳累都有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供血不足,引发耳石松动。
(3)继发于耳部其他疾病: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特发性突聋、中耳炎、手术后以及应用耳毒性药物等。
诊断标准
1、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或头晕(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
2、位置试验中出现眩晕及特征性位置性眼震。
3、排除其他疾病,如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发症、中枢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迷路炎、上半规管裂综合症、后循环缺血、体位性低血压、心理精神源性眩晕等。
治疗
常用复位手法
耳石复位治疗是目前治疗耳石症(BPPV)的主要方法,操作简便,可徒手或借助仪器完成,效果良好。复位后有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时可给予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
1.后半规管BPPV:一般首选Epley法,其他还可选用改良的Epley法或Semont法等,必要时几种方法可重复或交替使用。
2.外半规管BPPV:(1)水平向地性眼震(包括可转换为向地性的水平离地性眼震):采用Lempert或Barbecue法以及Gufoni法(向健侧)。(2)不可转换的水平离地性眼震:采用Gufoni法(向患侧)或改良的Semont法。
3.前半规管BPPV:采用Yacovino法,尤其适用于患侧判断困难的患者。
4.多半规管BPPV: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依次治疗各半规管BPPV,优先处理诱发眩晕和眼震更强烈的责任半规管,一个半规管复位成功后,其余受累半规管的复位治疗可间隔1~7d进行。
治疗后注意事项
①治疗后休息30分钟,以免立即运动引发的短暂眩晕发作;
②半卧位休息两晚,即患者头部抬高45度,在平卧与坐立之间。白天,尽可能保持头部垂直,不要进行活动头部的锻炼;
③治疗后避免剧烈运动,尤其低头、摇头、跳跃等运动(如登高、游泳等);
④保证充足睡眠、多休息、清淡饮食、忌烟酒;
⑤因首次手法复位的成功率达78%左右,如仍有眩晕发作,需再次就诊并手法复位治疗,甚至部分患者需多次复位方缓解。
⑥管结石复位法后,患者回家需睡高枕48小时,不向患侧卧位。一周后不痊愈,可重复治疗。如超过3次仍不好,应进一步检查,包括MRI检查,除外颅内病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